典藏-今藝術2月2012第232期 暢銷雜誌2017



典藏-今藝術2月2012第232期



典藏-今藝術2月2012第232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典藏-今藝術2月2012第232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典藏-今藝術2月2012第232期



本週熱銷商品:





加勒比海盜-神鬼奇航:幽靈海2014第49期







幸運雜誌9月號2014第52期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體驗、思考與創造
    ?均的藝術道路
    文│水天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術研究所前所長)
    圖│赤粒藝術

    ?均是一個習慣於思考而又一直在追求個性化創造的畫家。他的父親是推動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人物?薰琴,他的母親是具有穎慧藝術稟賦的藝術家丘堤。成長在那樣豐富多彩而且極具開放性的文化環境中?,?均從少年時期就以敏銳的藝術感覺在父輩藝術圈中獲得佳譽。幼年時期為父母畫像,堪稱妙造自然。讀小學時期畫的水彩和速寫如《抗日戰士》、《一條大河》等,即已透露出自由舒暢的氣象。1940年代後期,他和姊姊?壔在廣州和上海舉辦雙人畫展,姊弟二人從此進入中國藝壇。1950、60年代,他倆在藝術上的進展持續為美術界所關注,他們的作品常常引起海內外同道的讚譽。在泛政治化氾濫藝壇的時期,?均格調清雅的寫實油畫作品給人們過目難忘的印象。
    1980年,?均移居香港,後轉往台灣。在中國美術界新人中,?均成為陌生的名字。在近年文化藝術廣泛交流中,中國藝術界「重新」認識?均。特別是近幾年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展覽交流活動,大家再一次體驗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驚喜。經歷幾多風雨之後故人重逢,往往有「鄉音未改鬢毛衰」的感慨,但?均帶給大家的繪畫作品和藝術著述,為人們展開了一片明朗的視野,無論舊雨新知,都可從他的藝術和理論中感受到源源湧動的活力和出自實踐的歷史思索。
    成長環境、文化素養和生活閱歷決定藝術家的藝術觀念。?均認為藝術之所以具有生命力之價值,就在於它是藝術家個人心靈的記錄與發洩。畫家的「夫子自道」,適可作為我們研究其藝術創作的鑰匙。流覽?均半個多世紀的繪畫,彷彿追隨行行重行行的旅人,在看不到盡頭的路上他留下腳印,在千山萬壑間迴響著他歌哭的餘音。我們從連綿的足跡和斷續的回聲中,想像他跋涉的歡愉和艱辛,並且逐漸接近藝術家波動的心靈。
    ?均1940年代的作品,是性格氣質和家族影響的自然流露。從美術學院畢業以後,?均在繪畫技巧上顯得更為成熟,造型的堅實和色彩的豐富,為他進一步發展打下理想的基礎。而學院嚴謹的訓練,並沒有限囿他自由無羈的藝術本性。
    在?均不同時期、不同體裁的作品中,從來看不到中國油畫家常有的因為顧忌造型而怯於放筆直幹的遺憾。?均筆下奔流不羈的動勢,成為他?的藝術基因標記。他的筆觸並不像工夫老到的國畫家那樣「無一筆無來歷」,而是精煉與草率、必然與偶然的交織與共生。他的筆觸兼具揮灑與堆砌的意味,這兩種筆意顯然來自不同的文化源頭,其中中國式的「揮灑」(書寫)起著統率全域的作用。與傳統水墨寫意不同的是他拒絕程式化,珍視偶然性因素。這種氣概在他的人物畫中表現得很突出。中國美術界有一種以「功夫」論英雄的習慣,讓我們看看?均的人物速寫,那種言簡意賅,那種解衣磅?,那種對「偶然性」的因勢利導,無處不顯示出精純的「功夫」,而其中的磅?大氣,又怎一個「功夫」所能了斷!當然,這種「偶然性」絕非「野戰無紀之師」,而是「行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的創造境界。
    不僅運筆構思如此,?均在人生態度和藝術思想上,受中國傳統文化啟發處很多。從國內職業分工的習慣角度看,可以把他歸入「西畫家」之列,但從文化歸屬和精神境界看,?均是充分汲取了中、西傳統文化營養的中國文人。注意這一點,對於恰如其分地理解與評價?均的藝術關係甚大。
    色彩感覺的敏銳和細膩,是?均繪畫的另一特色。早在上世紀中期,他的油畫色彩就曾得到同行的讚美。他以直截了當的手法抓取微妙的光影效果,往往是筆簡而韻長。赴海外以後,他從「灰調子」出走,進入一個「日月光華」的天地──對於?均來說,這實際上不是「出走」而是「回歸」,在經歷了多重體驗之後,他返回他的父母曾經耕耘過的田園。但我想斗膽說一句,畫家畢竟不是洄游的魚,在繪畫色彩上,?均確已比他父輩走得更遠,超越了中國前輩畫家的色彩境界。
    插滿鮮花的瓶罐,擺上水果的盤碗,是?均常畫的題材。在這一類靜物畫中,他以酣暢恣肆的筆觸、鮮明醇厚的色彩,把作品的繪畫性發揮到極致。基於對中國民間藝術和西方現代繪畫的研究,?均得心應手地調動鮮明強烈的色彩,那些純度很高的油彩,在他的畫面上構成裝飾性的色調結構。從1990年代開始,色彩的表現性逐漸成為畫家關注的重心,許多靜物畫的主題就是色彩,色彩的表現力及其感情傾向──如1998年的《紅與黑》;1999年的《白布》、《紅花盆》;2000年的《黑綠之趣》、《三原色之構成》;2001年的《球菊與黃綠的果》;2002年的《灰色要妙方為上》、《黑色之美》;2003年的《紅背景》、《藍繡球》……僅從標題文字就可以感知畫家對色彩表現性的重視。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作品中的色彩處理,它們飽滿、響亮、具有力度,而又顯示出高雅的色彩趣味。在這方面發揮綱領作用的是黑色與白色,黑與白在?均的作品中,相當於色彩表現的檯面和骨架,有這樣的檯面和骨架,可以讓強烈的色彩盡情表現。深黑的點線和純白的塊面使繁密的色彩佈局有氣可透,使喧鬧的色彩撞擊歸於平衡。而在那些籠罩著回憶薄霧的風景畫中,更是由黑與白彈響思鄉的琴弦。
    如果說?均的靜物畫色彩特徵是絢爛與飽滿,他的風景畫色彩特徵就可以說是優雅與含蓄。我們比照流覽他的風景與靜物,會為迥然不同的色彩情調出自同一畫家之手而感到驚訝。在描繪靜物時表現的那種高漲的熾熱,在風景畫創作中一變而為舒緩的沉靜,沉靜得近乎寂寥。澄澈的藍綠,溫暖的淺黃和微茫的淡灰,像是縈繞於作曲家心頭的基本樂句,它們迴旋往復,構成一首又一首憶念家山園林的抒情曲調。當畫家以油畫筆或者毛筆,像他的祖輩文人那樣抒寫煙水迷濛的江南印象時,無論崔嵬的山峰,還是平遠的溪澗,都流溢著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在這些作品裡,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個閱盡滄桑的畫家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更有傳統藝術精神對中國文人心靈的浸潤。
    作為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的研究者,筆者對?均的家世懷有濃厚的興趣。幾十年來,?薰琴先生和丘堤女士充實而又坎坷的生命歷程,時時在心頭浮現。當筆者在?均無比豐厚的作品叢林中,發現他追循母親藝術足跡的作品時,禁不住淚水盈眶。由此聯想到華夏文化的「生命性」,這一「大生命」正是在「小生命」的不斷更替、不斷變異和不斷創新中得以彰顯。

















從根本出發
文│高子衿

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活動,是台灣舉行總統直選以來,候選人第一次在選前與文化界對話、提出文化政策並接受公開的質詢,這個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主辦的提問會,事前由文化藝術各界數十位人士進行密集討論與網路蒐集提問,並於上月 15 日在世新大學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登場。會中,蔡英文帶著嚴重沙啞的嗓音,在顯然已經對於「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詳細準備而來的前提下,沉穩應答,但只答原則卻少見具體細節,實為可惜之處 ;其次登場的宋楚瑜相對比較感性,或許過去擔任過新聞局長的經驗,使他回答此範疇議題在態度上較為從容,因而是三位之中唯一毋須照稿念的候選人,然而卻放太多重點在被詩人暨導演鴻鴻所反嗆請他往後不要再說的「統治者文化」故事上,並沒有盡到民眾對於第三黨應該最具有犀利反省與批判力的期待,而在提問活動結束後才出爐的文化政見,以及內容籠統的政策,令人不得不推測其政營是否缺乏具有文化專才的幕僚團隊 ;最後接受提問的馬英九,顯然亦已針對題目做充分準備,並能流暢列舉詳細預算數據來佐證說明,但對於爭議問題,採取在經濟與文化發展中求取平衡的態度,乍看以最多數民眾所能獲得的權益為執政依歸,但顯然並不符他所強調的「只有文化才能使國家變偉大」的決心和理念。其中,馬英九和宋楚瑜特別喜愛提當年勇,列舉了許多過去任職台北市長、省長時期的政績,缺乏對於未來整體性的願景展望 ;而「這些我們很願意來做」、「我們很願意和大家來交換意見」的話語更是輪番地出現在候選人的口中,但對照他們認為與文化界有著同樣認知的理念,和實際真正的作為,還是令人保持疑慮,重視文化的魄力似乎仍只停留在競選期間的口頭允諾。對於首次的
提問會,藝術家陳界仁認為毋須對於總統參選人抱以太多希望,重點在於我們應該維持這個施壓狀況,讓政治人物承諾軟體培養重於硬體建設,並養成其文化施政將被持續監督的體認。
新的一年到來,典藏雜誌社也以領先國內藝術媒體的腳步,率先在 Apple App Store 的平台上推出電子雜誌版本,以及積極經營專屬社交網站,即時提供當下的藝術展覽訊息、精采文章分享和最新話題,進行與讀者直接的互動對話。這
些都是對於文明的載體正與日俱進變化,不但拓展閱讀形式的多元,更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試圖走出一條通向未來新路的摸索和應對。然而另一方面,這也同時令我們思索到,雜誌的本質,並不應僅限於形式的包袱,套句詹宏志的名言,而是「對於某種興趣的經營」,所以我們試圖回歸初衷、開始思考。也因此,我們在本月的 ARTickle 單元,與下北?世代書店共同舉辦了「ART BOOK PROJECT」的線上徵選活動,公開對外募集 zine 的創作。什麼是 zine ?它是由fans magazine 逐漸縮寫演化而來,意為個人誌,約 15 到2,500 份小發行量的出版品(有時甚至只有一份),帶有強烈的手工感,最基本的做法是將一張空白的紙平均八等分,接著在中間切下不要裁斷的一刀,而後便能摺疊而成。不裝訂的 zine,把再生產的可能留給自己,也因為它製作簡易、成本負擔不高,所以能夠即時捕捉甫浮現的意念輪廓,有如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源頭 ;我們因而欲以 zine 所強調的個別鮮明特色,與當下真誠的互動等特質,重思出版本質。本期特別
附贈的專屬年曆,使用的就是迷你 zine 的原始形式,希望讀者在家也能動手嘗試 zine 所帶來的趣味。而推出後一直頗受好評的 ARTickle 單元,也將在這期之後進入轉型的準備期,希望將來能夠成為更具實驗性、更能激發想像力的場域。

新的一年,敬請期待更多《今藝術》的自我精進努力。

















  • E D I T O R I A L
    40 從根本出發∣高子衿

    C O L U M N
    42 當藝術遇見政客—是無知、無感,或是惡意的缺席?∣王嘉驥

    G L O B A L V I S I O N
    44 《ARTFORUM》∣林心如

    N E W S
    46 新聞集錦國際.中國.台灣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54 Geisai Taiwan#3再引風波∣高子衿

    FEATURE
    56 總統,您的文化政策是什麼?12位專家給台灣文化未來的建言
    58 分析篇 真的是文化總統, 還是文化票據犯?—檢視2012年台灣總統候選人的文化政策支票│王嘉驥
    62 問答篇 開?文化元年: 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整理)編輯部
    74 政見篇 三黨文化政見掃描 │(整理)編輯部
    76 借鏡篇 在文化思維下建構文化政策借鏡國際,政治力之外的自治與自主│吳介祥

    R E V I E W
    78 附著與牽絆告別「父之觀看」的撿拾攝影術│黃建宏
    97 從作品《No.70》略論王德瑜近作的兩種感受格式調理│吳宇棠

    A R T i c k l e
    81 ART BOOK PROJECT │下北?世代

    C O V E R S T O R Y
    100 體驗、思考與創造?均的藝術道路│水天中

    A R T T A L K
    104 最珍貴也最難得就是真實劉小東 X 侯孝賢│(採訪整理)高子衿

    O B S E R V A T I O N
    110 後公共藝術時代─從公共到退場|張玉音
    114 Photo Taipei 2011新.舊.跨域∣林怡秀
    116 BMW 藝術發現 2011品牌贊助雙重效應│鄒曉慶
    118 畫家的舞台,畫家的夢─雄獅?廊十年│李賢文

    S P O T L I G H T
    120 反抗的裝飾藝術「我決定不拯救世界」展│游崴
    124 伍德與哈里森-螢幕裡的滑稽鬧劇|王馨梨
    128 李明維:移動花園的禮物邂逅│李佳玲

    F O R U M
    132 藝術園區轉向之後誰的美術館?│(整理)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本刊編輯部

    P O R T F O L I O
    140 你永遠記不得自己是如何來到這裡波雷曼斯 Micha?l Borremans │黃亞紀

    C R O S S O V E R
    144 Herman Kolgen微氣候:影音撞擊∣林怡秀
    146 在《雨》中起舞:舞蹈電影或「電影的舞蹈」|鄭文琦

    讀 者 藝 見
    148 看錯了!?—談2011台灣Geisai「台開賞」之疑似抄襲事件|賴駿杰

    S N G
    150 展覽現場傳真國際.中國.台灣

    A R T S C E N E S
    186 杭春曉策「重新定義—『70後』藝術中的質疑精神」|鄒曉慶
    190 從博物館國際特展看「語音導覽」的教育角色座談會|(整理)張玉音

    C A L E N D A R
    193 展覽月報│編輯部










momo購物網折價券

商品訊息簡述: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典藏
  • 出刊日:2011/12/30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典藏-今藝術2月2012第232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rlod8j1y 的頭像
    charlod8j1y

    雨桃的不藏私網購日記

    charlod8j1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